音樂粉 > 音樂教程    > 聲樂教程 > 75-聲樂教學心理環(huán)節(jié)探究

75-聲樂教學心理環(huán)節(jié)探究

  • 人氣:440
  • 收藏:0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3-24 17:29:36
在聲樂教學活動中,學習的定向基礎往往是通過教師示范歌唱,學生聽覺分析,模仿練習,最終獲得具有藝術性的歌唱技能。技能技巧的形成是非常復雜的過程,聲樂教學是眾多音樂學習活動中的學科之一。其教學的獨立特性又區(qū)別于其他藝術學科,如:器樂演奏、舞蹈、作曲等。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來歌唱表現的藝術形式,其教學始終圍繞著聲音來進行,聲音既是物質的,又是無形的、轉瞬即逝的。與史論課的陳述性知識學習形式相比較,聲樂課是以程序性知識學習為主。諸如呼吸訓練、共鳴腔體的調節(jié)、語言的清晰度、歌唱語言的感染力等都是通過技能、技法的訓練才獲得的。由于歌唱器官內部在歌唱運動中的有限可視性和不可視性,使得歌唱的技能性知識較其他程序類知識更難以描述,難以掌握。如:踢球、跳舞、裁剪、編織等。在這一類技能學習過程中,如果動作偏誤是可以看得見、摸得著的,并且人體動作的操作過程中,錯誤環(huán)節(jié)判斷的準確性一般不會有失誤。鑒于歌唱學習訓練的特殊性,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現象就是一項必須接觸、研究總結的基礎理論??偨Y本人的教學認識,擬對以下幾種心理現象進行分析。 一、引起歌唱注意 注意是心靈的唯一門戶。一切事物要從外部世界進入人的心靈,只能由這扇門通過。它在歌唱與發(fā)聲活動中,占據著特殊地位?!白⒁馐切睦砼σ欢▽ο蟮闹赶蚝图校赶蛐院图行?,是注意的基本特性”(《心理學》第七章)。在同一時間內心理活動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數的對象,這體現了注意的選擇性。那么怎樣才能使心理活動有所指向,有效地配合聲樂教學,有效引起注意并使教學法有效地貫徹執(zhí)行呢?聲樂教學往往是聲音效果的教學,意識在先,歌唱動作在次后,聲音效果在最后。這一程序是在瞬間完成的。學習者一般比較注重聲音效果的模仿,直觀的聲音模仿是學習歌唱技能、技法的第一階段。能夠引起歌唱學習注意的方式、方法有很多,而最直接、最生動的,還是聲音本身。運用發(fā)出某種類型的聲音來訓練歌唱器官某一部位的功能,是這一學習階段的教學主題。在聲樂課堂上以適當的方式方法,引起學習者的無意注意、有意注意,進而打開學習記憶的大門,是每一個聲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的。聲音形象的新穎性,是以客體的性質引起學習者注意,那么設計練習方案的目的性,則從學習者的主觀需要和興趣引起學習者的注意。 在多年的教學中,我常使用“哼鳴”練習、“吹唇”練習、“高位置韻白朗誦”練習等。其中“哼嗚”練習,在眾多聲音形象中獨具個性,它來自漢語鼻韻母哼唱,目的是為了訓練鼻咽部的肌肉在歌唱中的調節(jié)能力,進而獲得鼻腔共鳴。還有“吹唇”練習,就是俗語說的“打嘟?!?,是一種訓練呼吸與歌唱肌肉協(xié)調結合的練習。其目的是獲得呼吸肌肉群在歌唱時對聲音的支持,以及發(fā)聲吐字時下巴的放松感。那么“高位置韻白朗誦”練習,則是假聲的高位置安放和有力度的漢語韻母甩腔練習;念單字練習、疊音練習,使得換聲區(qū)音域自然過渡,并獲得在歌唱中軟腭的提升能力和歌唱吐字的支點感,這一系列練習的聲音形象近似中國地方傳統(tǒng)戲的“中州韻”體系,其聲音形象鮮明獨特,易區(qū)別于日常會話、舞臺朗誦、話劇語言。還有“咽音”體系訓練,“假聲位置真聲唱體系”訓練,都具有高物理區(qū)分性,易于引起聽覺器官進行感覺分析,易于從多種聲音背景中被注意,也易于判斷正誤。 二、練習與注意的關系 研究注意心理,對聲樂教學還有鞏固技能知識的意義。歌唱是夸張的、藝術化的語言表現,沒有聲樂技能性知識的掌握,藝術的歌唱是無法實現的。歌唱技能來自于發(fā)聲器官、呼吸器官、歌唱語言功能性的增長。程序性知識學習有動作操作的實質,此類知識的學習,不僅需要理論、要領的指導,還需要動作的練習,這其中包括兩種注意練習階段。即: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。第一階段需要技能概念、聲音形象、方式方法的注意訓練,此階段的技能訓練過程中,注意心理是有意識的,并且注意投入比較多,需要心理活動集中于當前某種技能,我們稱它為技能的概念學習階段;第二階段是理論在概念基礎上的能力訓練,是技能動作的操作由生疏到熟練、到掌握的程序過程,此階段的技能注意訓練,不需要太多的意識努力就能保持自身的注意,即有意注意轉化為有意后注意。以下是呼吸訓練的模式。

Powered by 音樂粉 156456.com 備案號:京ICP備2024095045號-19

音樂粉所有資料均為網友制作、提供或從網絡收集整理而來,僅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使用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 如本站內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請和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。